因为在这些人看来,反正玉玺最后也轮不到他们,何必为此狠狠的得罪袁绍?
“既然没有人反对,那此事就这么定了。”
袁绍嘴角一扬,满意的点了点头。
接着,他将目光看向曹操,沉吟片刻后,语气熟络的道:“孟德你此番不但拿下虎牢关和洛阳,还找回了传国玉玺,功劳甚大,不知你想要什么封赏?我自会上表天子,为你请功。”
这,便是四世三公袁家的影响力了。
作为一个根深蒂固的顶级世家,袁家在整个天下都有数不胜数的门生。
上表天子为别人请功,到时候就算董卓不愿意,也无可奈何,天下无人敢有微词。
“回盟主,这都是身为一个汉臣应该做的,何须赏赐?”
曹操眼中闪过一道精光,谦虚的摆了摆手,然后道。
“此言差矣,若是你立下这么大的功劳,都没有封赏的话,这天下还有谁会为复兴汉室而努力?”
袁绍见曹操这副样子,心中更加满意,摆了摆手道:“快说吧,只要是力所能及的,我都能帮你争取到。”
“这……”
曹操佯装犹豫了一下,然后拱手道:“既然如此,在下只想有一立锥之地,保境安民即可。”
“立锥之地?”
袁绍摸了摸下巴,思考一番后,笑道:“此事简单,正巧不久前济阴郡太守被黑山贼所杀,所以此地目前缺一个太守,你可愿意去?”
他这话一出口,如果曹操同意的话。
那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
“多谢盟主,在下愿往。”
曹操连忙拱手道。
边上的曹朔闻言后,也终于是稍稍松了一口气。
此番谋划,总算是有了收获。
而且这个收获还很不错。
济阴郡,位于兖州,户籍人口大概在五六十万左右,虽然不大,但也不能说是一个小郡。
整体而言,和历史上曹操剿灭白波贼后,得到的东郡差不了太多。
由此也可以看出,袁绍并没有糊弄曹操。
这个人在高兴的时候,还是很大方的。
“若是没有其他事的话,都散了吧。”
袁绍此时一心就想好好端详一下传国玉玺,根本没其他的心思。
“喏。”
众诸侯闻言,纷纷拱手应道。
只有袁术,冷哼一声后,脸色难看的负手而去。
……
回到营地。
曹操直接喊来了手下所有文武。
左右两边坐在首位的,分别是曹朔和夏侯惇两人。
虽然,曹朔不想这么高调。
但却被曹操一句‘你小子立下这么大功劳,若是不坐这位置,还有谁能做?’给怼了回去,只能无奈坐下。
其余位置上。
分别是夏侯渊、曹仁、曹洪、张辽、高顺等将。
像是赵云和乐进这样归属曹朔的,则没有参加这样的会议。
“这么说,孟德你用传国玉玺,在袁本初那里换了济阴郡太守一职?”
夏侯惇等曹操说完后,开口说道。
对此,他也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惋惜。
得到了立锥之地,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传国玉玺也是个好东西啊,就这么给了袁绍,他心里总归有些不舒服。
“元让,格局要放得长远一些。”
曹操见夏侯惇这幅样子,忍不住笑了笑,然后道:“对我而言,这玉玺只能是个累赘,哪里会有当一地太守来的划算?更何况,这玉玺最后花落谁家,可还是个未知之数。”
他的话,没有说的很明白,但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出了曹操的潜台词。
那就是——
这传国玉玺,他曹操将来还是会夺回来的。
“好了,不提这些了。”
曹操摆了摆手,将目光放在曹朔身上,笑容满面的道:“子恪,你接连立下大功,我便封你为虎贲校尉,掌兵三千,享便宜行事之权,如何?”
“多谢父亲。”
曹朔拱了拱手道。
人数倒是其次,他最满意的还是‘便宜行事’这四个字。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说只要他不造反,那就可以该干嘛干嘛,只要战时接受调遣就行。
估计曹操也是看出了他不想多管杂事,所以才这么说。
接下来。
曹操又一一奖赏了其余的将领,然后道:“明日,我便向袁本初告别,返回陈留,尔等都做好准备。”
“喏。”
众人纷纷拱手应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