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水关之中,华雄被斩,守关之责便落到了李肃的身上。
李肃是吕布的同乡,主动请命为董卓说服吕布来降,因此得以担任虎贲中郎将一职,随华雄前来汜水关抵抗诸侯联军。
前番华雄战胜孙坚,便是有李肃献计,只不过华雄不听李肃劝告固守汜水关,反而仗着自己勇武下关挑战,不期被潘凤所斩。
此番战败,李肃连忙写下告急文书,文中尽说华雄如何不听他的建议,才致使今日之败,希望董卓能尽快派兵前来救援。
洛阳,相国府。
董卓得到华雄被杀的消息,也是大惊,顿时掀了桌子,将正在参加宴会的朝中群臣吓了半死,纷纷散去。
其实董卓戎马半生也是个厉害的主,可是自打进了洛阳,便被权力所迷,陷入了温柔乡中。
如今身宽体胖,连上马都颇为费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在收服吕布之前,华雄一直都是他手下第一大将,跟随他在西凉征战多年,他对华雄也是颇为了解,如今临阵一合被斩,董卓如何不慌。
于是,董卓急忙召集李儒、吕布等手下一干亲信前来商议破敌之策。
吕布在一旁得知华雄被斩的消息,手持方天画戟挺身而出,不屑的说道:“父亲勿虑,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儿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
“相国,温侯,切记不可轻敌啊,如今华雄都督被斩,贼势日益浩大,士气正盛,温侯虽然一身武艺天下无双,然也应该小心为上。”
这时,李儒忙出列劝道。
李儒作为董卓的首席谋士,素来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董卓集团的智囊。
吕布不以为然地说道:“华雄虽勇,在布看来,不过土鸡瓦狗之辈,潘凤能斩华雄,布亦可斩潘凤!父亲只管下令,布自当领兵破之!”
董卓当然知道吕布的能耐,当即大喜,便准备让吕布领兵出战。
“慢!”
李儒再次制止。
董卓不禁问道:“文优还有何事?”
李儒轻捻胡须,沉吟道:“如今关外十八路诸侯,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而袁绍之叔袁隗乃是当今朝中太傅,倘若里应外合,实乃我军大患。”
董卓恍然大悟,点了点头道:“此事的确不能不考虑啊。文优,你认为该当如何?”
李儒笑着说道:“此时易耳,为避免对方里应外合,可先断袁绍一臂。相国只需亲派大军,即可将袁绍府团团围住,然后分拨剿捕,满门诛杀,以乱袁绍之心。”
董卓点了点头,同意了李儒的计策。
只有吕布在一旁不以为然,心中更是不屑。
吕布向来自恃武艺高强,只爱战场拼杀,这等事情他却是做不出来。
只是李儒作为智囊,董卓素来信任,他也不敢多言,只是不参与其中。
是夜,月黑风高,董卓派遣部下校尉李傕郭汜二人领兵五百,围住太傅袁隗一家。
袁绍一门在洛阳者,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惨遭诛杀,然后又将太傅袁隗等人的首级送到汜水关前盟军处号令。
诛杀了袁家一门之后,董卓又起兵二十万,分两路而来。
一路由李傕、郭汜,引兵五万,把守汜水关,不与袁绍等人厮杀。
另一路董卓亲率大军十五万,同李儒、吕布、樊稠、张济等人前往虎牢关迎敌。
虎牢关据洛阳不到五十里,是众诸侯进入洛阳的必经要道。
董卓一行军马到了虎牢关后,即刻派遣吕布率领三万并州精兵,前往虎牢关关前安营扎寨。
董卓自己则在关上屯住,与吕布形成犄角之势。
。。。。。。。
诸侯盟军营帐。
袁绍等人接连几日进攻汜水关,可是李肃紧守关隘不出,诸侯也不能奈何。
便在聚集各路诸侯还在营帐之中畅谈如何破关,如何匡扶汉室,日后谁能当上大官。
众人都因袁绍家门显赫,四世三公,不断出言恭维,袁绍倒也是心情大好。
此时传令兵急忙进来,递给袁绍一封帛书。
袁绍随即拆开帛书查看,正查看间,突然一声大喝,一口老血喷了出来,当场晕厥了过去。
众人不明所以,只有潘凤大概知道事实,但此时的事情已经注定,也是历史的必然。
即便潘凤早就知道,也无法更改,他也不会去帮助自己的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