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场的另一端,乌延的身边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骑兵,正在奋力追击白马义从。
公孙瓒早就注意到了这些骑兵,从容的指挥着白马义从开始了他们最传统的战术——风筝、游击!
不过这一次,和往常他们作战有些许不太一样:
他与严纲两人,各自率领了一支白马义从,分兵而行。
这样不仅能够更大范围的对追过来的乌桓骑兵造成杀伤,而且还会让乌桓骑兵一时之间陷入选择。
追严纲,就是给了公孙瓒这边的白马义从轻松射击的机会。
追公孙瓒,严纲就能指挥白马义从对乌桓骑兵造成杀伤。
总之,这套战术的核心就是一支吸引火力,另外一支主力输出。
在此之前,刘旭带着大雪龙骑军,除了扰乱敌阵以外,就是承担着吸引火力的作用。
不用说,这自然也是刘旭教给公孙瓒的。
不然按照公孙瓒的想法,三千人还让他分兵,他可不敢这么冒险。
然而现在事实证明,这套战术虽然有一定风险,但确实比三千人集中在一起,更加能对敌军造成威胁。
为什么总要我来做选择?!乌延已经恨透了这种战术!
但是他现在根本不敢再继续分兵了,这不是说他手下兵力不够。
而是刚刚才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乌桓骑兵,现在一旦再次分兵,只会让原本已经成型的冲锋,再次失去优势。
在这种窘境之下,乌延难得的保持了冷静,很快看出了白马义从的端倪:
严纲率领的那支白马义从,人数至少有两千人!而跟着公孙瓒的却只有一千人。
那么这道选择题就相当简单了:死命咬着公孙瓒的那一支部队不放!
不止是因为公孙瓒的这支人数更少,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乌延也懂。
只要抓住了公孙瓒,白马义从就自然而然的告破。
至于他们的大后方,苏仆延在大军之中被刘旭挑死,这种事情已经不是乌延所能顾及到得了。
公孙瓒之所以只带了少数的白马义从,就是为了勾引乌延前来追击。
这还是刘旭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说服他的:
如果你的面前同时有两个敌人,一个生龙活虎、状态正盛,一个浑身负伤,身体虚弱,你会先打哪一个呢?
公孙瓒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趁你病要你命!
当然,刘旭是不会告诉公孙瓒,这是来自后世的游戏经验:
先杀残血,往往是很多人的固有思维。
所以现在乌延的选择,也是打算要先吃掉公孙瓒这支人数少的。
严纲看着乌延带着乌桓骑兵,目标直指公孙瓒的那一队白马义从。
他心里都要笑开花了!
原本一开始刘旭跟公孙瓒提出这个计策的时候,他因为担心公孙瓒的安危而出言反对。
当然,他也更担心自己的安危,毕竟一旦分兵,如果乌延没有选择去追公孙瓒,而是来追他的话,他显然是有些害怕的。
但是现在真正执行起来的时候,他发现乌桓骑兵竟然完美中计,这简直就是一个给自己送战功的绝佳时机啊!
“放弩!射击!都给我射死!”严纲兴奋向他所率领的两千白马义从,下达着放弩的命令。
乌桓骑兵,在追逐公孙瓒的过程中,不断减员。
乌延冲锋在前,环顾身后时,发现乌桓骑兵正在急剧减少,气得咬牙切齿。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竟然放任火力更强的严纲部队没管,任由他们进行着射击。
一时之间,乌延很想调转方向,正要向身边的乌桓骑兵下达命令,转向去冲击严纲部队。
只是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察觉到身后的战场,喊杀声渐渐平息了。
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呐喊,由远及近,清晰的传入他的耳中:
“丘力居已被枭首!乌桓将士,缴械不杀!”
“丘力居已被枭首!乌桓将士,缴械不杀!”
“丘力居已被枭首!乌桓将士,缴械不杀!”
随着这阵呐喊而来的,是整片战场所有乌桓将士的沉默,以及一阵齐整而从容的马蹄声。
乌延和身边的乌桓骑兵们,全都勒马停在了原地,朝着乌桓本阵的方向看去。
只见乌桓大军全部都静静的站在原地,而常山王刘旭领着身后一千大雪龙骑军。
如同巡视一般,居高临下,从容不迫地从已经停止反抗的乌桓大军中走过。
刘旭在马上高举着长枪,枪尖上正挂着一颗首级。
因为距离的缘故,乌延无法分辨出那颗首级是谁的。
但是从乌桓将士们都集体沉默,并且停止反抗来看,答案已经非常明显了:
乌桓部落的唯一大人、十万乌桓大军的总统帅——丘力居,已被斩首了!
“啊!大……”乌延眼睛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