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经济萧条,各地军阀接地而起,
国内战乱旱灾不断,大多数百姓食不果腹。
在贫苦地区,因战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正值这个时期,在河南的一个小县城乡下,有这样一个卖豆腐的小贩,却碰到了一件让他自己一辈子都忘不掉的离奇故事...
我叫李奇,当初还是爷爷给我起的这个名字。爸爸说家里穷,想着再起个小名,说是好养活。所以又起了个小名叫铁锤。因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靠卖豆腐为生,父亲年纪大了,卖豆腐,往往每天都要挑着装满豆腐的扁担走很远去赶集卖,并且起早贪黑的。父亲干不动了,我还有个弟弟要上学,所以小学没毕业的我,为了省学费,也早早辍学,帮着爸爸卖起了豆腐。
就这样跟着爸爸干,直到我三十五岁那年,父亲的关节炎犯了,又加上膝关节坏死,在床上躺了两三个月,这个时候我知道,从今往后家里卖豆腐的扁担,就要我自己一个人挑了。同样,家里的这份“扁担”也落在了我身上。
因为从小我的胆子就大,再加上之前半夜赶路的时候,都还有爸爸陪着。但现在真到了自己每天走夜路的时候,心底难免还是有些发怵。我也从来都是不相信有鬼神一说的,直到有一天晚上,让我从此心中有了一份敬畏......
我们村叫李家洼,在县城北边大概十几里地的地方,那个年代因为没有路灯,也没有现在的水泥地,一到下雨,路上就更不好走了。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半夜十二点起来,让我媳妇帮着我做好豆腐,就早早的挑着扁担进了城,赶到大集的时候,已经是五点了,因为是冬天,天还没亮。大集上稀稀松松已经有很多来赶集的人了,我也找了个小摊位,把扁担放了下来,把豆腐用屉子装好摆出来了。不知怎地,今天的豆腐卖的格外的慢,到最后集市都快散了,扁担的一边都还没卖完,虽然之前也有剩的,但要是剩下来这么多,回家媳妇肯定免不了对我一顿数落的。就这样又卖了一会儿,眼看中午了,大集上已经没人了,我想着先吃口饭吧。就这样吃了点带的干粮,就赶紧挑着扁担,来到了城南边的一个小菜市场摆上,因为城南离市区很远,我知道今天这里会有一个晚集,就早早赶过来占个位置。一直到晚上四点了,才陆陆续续来人。就这样卖了两三个钟头,这边卖的还算不少,眼看就要卖完了,谁知道突然下起了雪花,中间还掺着点雨水,所有的摊贩都赶紧忙着收着自己的摊子,来赶集的人,也都陆陆续续的离开了。就这样,一天下来,豆腐还是剩下来了一屉,现在已经八点半了,因为还有十五六里地的路要赶,我也收拾了一下,带着斗笠,挑着扁担往回赶。
(那个年代的衣服,没有那么花里胡
哨,一条补了不能再补的掉色蓝裤子,一双烂布鞋,上身里面穿着李奇爸爸穿了几十年的长衫,外面裹了一个还是结婚那年他买的大棉花袄,现在也烂的不成样子了。然后腰间缠了一个破布条,也算是腰带了)
今天因为下了雨雪,路格外的难走,刚出城的时侯,还有一个破木桥,走在上面,又湿又滑。听父亲说,当年军阀打仗,攻这个老城门的时候,这土城墙下还死了不少人呢。当初的人,把尸体也是草草埋在了旁边,所以过了木桥的右手边有一个不小的乱坟岗,当初我刚自己干的时候,一个人走在这,都会害怕的加快脚步。现在倒也习惯了,可是今天没有月光,加上下雪,还刮着风
路上没有一个人,夜也深了,乱坟岗那边,中间
还夹杂着很多一人多高的杂草。总是让我情不自禁,时不时的往那边瞅两眼......
就在我刚刚下了桥的时候,也不禁的加快了脚步。刚走了十几米远的时候,突然听到了路边有一个孩子的声音哭了起来,然后我才发现,就在路边的一个小石头上,竟然坐着一个孩子,哭的嗓子都哑了,就穿了一个秋天的薄外套,脸也冻的通红。我也没想太多,就赶紧撂下扁担走到他旁边蹲下,我说,“孩子,你是哪儿庄的呀,怎么一个人在这啊”。开始孩子看到我,也不回答我,只是哭的更凶了,我哄了好一会他才不哭,哽咽着对我说,“叔叔,我是小吴村的,我跟妈妈走散了,妈妈让我在这等她。”唉,听孩子这样一说,我也大概猜出来是怎么回事儿了,这个年代,大概是家里养不起了,给遗弃在城里的。要是在白天,我也不会管的,毕竟自己家过的还揭不开锅。
可这大半夜的,要是不管他,能不能活到明天早上都不敢说。我心一软,决定先带回家,等明天再说。就这样,我又哄了他一会,也仔细看了看,这男孩,虽然小脸挺脏,但长的还算俊气。也不知道是不是饿的了,看着有点太瘦了,胳膊还有脖子上有点白,当时我也没多想,就以为是营养不良吧。我让孩子坐在了前头卖空了的扁担里,这样也能躲着点风,就这样挑着他继续往家的方向走去。当又走了十几里路的时候,孩子突然说了一句,“叔叔,我饿。”我身上带的干粮也吃完了,这可怎么办。剩下的一屉豆腐还要留着卖呢。唉,算了,豆腐没了就再做吧,少了半块儿,反正媳妇也不知道。我就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