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一个农村出生的普通学生,也是村子里唯一一个考上了高中的人。在这个偏远的山区,张三是闻名十里八乡的高材生。张三的父母以及村子里的人们都希望这个穷山仡佬也能出一个大学生。村民们都盼着村里面也能出一个大官,改变一下他们这个穷困潦倒的生活。
自从老张家的小儿子张三考上县高中后,就让老张家从最初的不受待见,到现在,老张家的每一位成员走在街上都备受抬举。就连张家老二,一个从监狱里放出来的强奸犯,都被一些讨好老张家的人给“平反”了。老张头更是天天都红光满面,活了半辈子了,第一次感受到一种叫做尊重的东西。他虽然不认识这俩字,但他感觉活的真舒坦,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小儿子张三。
今天张三天没亮就起床了,因为高考都过去三个月了,他都没有收到大学的录取书。他准备今天去学校问问,看一下是不是给放到学校了。这可是他这一辈子的第一件大事,把握不住这次机会就再也不会有了。同时也悄悄地抱怨,学校老师们也太不靠谱了,都没人给他说一下什么情况。
张三洗漱完,饭也没吃就出门了。因为唯一一辆公交车不经过他们村,要坐车只能走到几公里外的村口去等公交车。他一出门就看到街上有很多人站着聊天。这段时间正是农民闲下来的时候,地里没活。农村人没有睡懒觉的习惯,睡懒觉会被村里人看笑话。而且农村人晚上都没有什么消遣方式,基本上很早就睡觉了。所以早上人们都喜欢在街上聚成群聊聊家长里短。
“哟,这不是三儿吗?起这么早要去镇里啊”
“是哩,去镇里有点事”
“这到村口还有一段路呢,不行我回家骑摩托车送你吧”
另一个人说道:“你可拉倒吧,你家那破电驴子都坏了好多年了,卖人情也没有你这么卖的。三儿啊,你等我一会,说起来你达还得喊我姨夫呢,咱俩家好歹也算亲戚,你等我回家套个驴车”
“叔,不麻烦了,我自己去就行了”
“这孩子咋这么见外呢,你都是我看着长大的,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叔,没有跟你客气,我就是想一个人走走,我自己去就成”说完张三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你看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小时候多机灵的一个小娃子,现在读书都读傻了”
“你可算了吧,你就是眼红人老张头的娃能上大学”
张三一声不吭的离开了,他最受不了村里面这种家长里短。这种他不想交谈,但还不能失礼貌的处境让他感到窒息。在他的理解中,人就应该靠自己的头脑、双手和勤劳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各种攀炎附势,想通过捷径,甚至仅仅是想等别人伸手扶一把。张三打心底不屑这种行为。但同时他也是这片土地土生土长的,又不能显得太不近人情。高中这三年让他的眼界变得开阔了许多,叫上到了这个年纪,也多多少少开始懂得一些东西了。
他切肤之痛的感受到身为一个普通的底层人的不幸。他们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但他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在这个时代的长河中,他们被浪潮推着前进。把自己的尊严、青春甚至生命卖给了生活。挣钱结婚生子成了必然的事,不然就是离经叛道,不肖子孙,会被周围的闲言碎语,家里的横眉冷对,给批判的一点不剩。好像在人们的眼中,到了年纪没有好的工作,没有结婚生子的这类人,就如同社会的害虫,家庭的罪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最后很大可能会变得人人嫌弃。反而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混蛋最后很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纳税人,优秀的家长,优秀的子孙,光宗耀祖。所以说这个社会还是有点可悲的,这类人又何尝不可怜。
张三一边胡思乱想,一边行步如风向村口走去,刚到村口就听到另一边的沟里传出按喇叭的声音,张三不禁叹了口气,差的没赶上。听喇叭的声音,公交车已经到隔壁村了,差不多三五分钟就能到这边。在农村,村子跟村子之间基本都是挨着的,俩个村子之间的距离都不回太远。俩分钟不到公交车就来了,张三刚一上车,就好多的人跟他打招呼。自从张三考上高中,他才知道他们家有这么多亲戚,车上有,姑姑、大姨、表兄、三大爷,甚至还出来一个大侄子。
一个小时之后张三就到了镇上,这个点学校值班老师还没上班,他在一个装修破旧的早餐铺吃了点包子之后,才不急不缓的往学校走去。县高中在这个小镇的边缘位置,对面是一个公园。听说这个学校是建在一座坟场上的,有风水先生说孩子们阳气重能镇住那座坟场上的阴气,县政府就出资在上面建了一所学校。学校的北大门对着的是几幢老旧的大楼,本来是要建学区房的,但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就成一堆水泥墙了。
半个小时之后,张三到了学校北门,他问门卫值班老师几点到学校,门卫是个十八九的男孩,跟张三一般大,门卫说值班老师十点到,让他等会。
“现在几点了?”
“九点十分”
“哦”张三心想来早了,早知道应该 -->>